如果想跟踪股市走势,关注指数自然省时省力,在A股可以关注沪深300,港股则是恒生系列指数,因为它们在港股市场中的代表性毋庸置疑。以当中知名度较高的恒生指数为例,按恒指公司的新闻稿,以将在6月5日生效的新成分股名单和一季度港股主板数据计算,这些成分股涵盖了64.5%的市值,以及63.9%的成交量。根据东财Choice数据统计后可以发现,单是最近3个月成交排名前3的成分股,合计成交金额就已超过1万亿港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止如此,按照恒生指数公司的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球共有115只交易所买卖产品与恒生系列指数挂钩,分布于16个不同交易所,挂钩恒生系列指数的产品的资产管理总值约624亿美元。如果考虑到还有其他投资产品也可能挂钩了恒生系列指数,恒指成分股6月即将落地的调整,意义自然不可小觑。
成分股整体增加 港股通正好相反
从数量上看,在6月调整之后,恒指成分股数量将从76只增加到80只,如果得以实现,这将是恒指两年来第十次净增加新成分股。在此之前,恒生指数的成分股数量曾有超过10年一直维持在50只上下,更早时甚至只有33只。
诚然,在流动性集中于少数个股的情况下,复制指数跟踪市场回报自然容易,但成分股太少将导致指数走势可能会出现失真,太多又会让复制投资组合变得困难,这一问题在其他成熟股市指数当中也有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适度增加成分股,在准确度和跟踪效率之间取得平衡,确实是比较经济的办法。
当然,80只成分股对于恒生指数并非终点。根据恒指公司2021年3月《优化“恒生指数”建议之咨询总结》新闻稿当中的说法,该公司有意于2022年中之前透过定期检讨将指数成分股增加到80只,最终将固定为100只,这些个股也将从7大行业当中分别选出,且每个行业的市值覆盖率也将超过50%。
目前看来,虽然增加成分股数量的步伐略慢,但第一阶段目标已经达成,未来也仍有空间。
(来源:恒指公司官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调整不仅没有增加港股通标的数量,反而还会减少。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即将落地的调整将涉及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的6只成分股,其中5只是加入,仅有碧桂园是被剔除。但在即将加入的5只成分股当中,有4只此前就是港股通标的,剩下的携程集团由于是第二上市(股票简称带有“-S”标识),目前尚无法进入港股通名单,投资者暂时只能“望洋兴叹”了。
权重有增有减 汇丰腾讯“顶格”
那么,从这些变动的成分股当中,又能发现什么“玄机”?
以系列指数中知名度较高的恒生指数为例,根据新闻稿的数据,本次调整当中80只个股多以下调权重为主,剔除因权重超标被下调的汇丰控股之后,大多数个股的权重调整幅度都在0.2个百分点之内,影响并不算大。
假设5月10日新成分股名单即适用,前十大权重股的座次只会略有变化,腾讯和汇丰将会变为并列第一,但二者情况正好相反,前者被上调,后者则是超标被下调。根据统计,这10只成分股合计权重超过53%,前5只的权重都在5%以上,其中腾讯和汇丰调整后权重都触及了单一成分股8%的权重上限。
如果将统计范围整合为构成恒指的四大行业——金融、公用事业、地产、工商,变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根据统计,四大行业中金融和地产的权重被下调,工商则成为了赢家,前两者被下调权重当中大部分都被加到了这里。考虑到该部分既有“两桶油”这样的传统上市企业,也有美团、小米等新经济企业,还有瀚森制药这样的药企,包括了不少在内地和香港都大热的概念和个股,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上述行业的权重变动——因为本次调整中,同系列的恒生国企指数有3只成分股触及了8%的单股权重上限,恒生科技指数更是达到5只。
机构人士观点:指数代表性有望提高
那么,对于这次恒指成分股调整,机构人士又有何看法?
对于恒生指数持续扩容,平安基金ETF指数投资中心基金经理钱晶在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时认为,本次调整从以往更关注市值和成交到现今按行业选股,指数无论在市值覆盖率还是行业代表性方面都将得到改进,使指数变得更均衡及多样化,更真实地反映现在香港股票市场的结构。他还提到,排名前几位的成分股在此次扩容后可能因配置调整而出现资金流出,但随着同股不同权或第二上市成分股权重上限从5%提高到8%,也可能会有“大量资金流入”,并且新纳入的成分股往往获得资金青睐,引发新的市场关注焦点。
南方东英量化投资部主管王毅也表示,恒指的扩容与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反映香港市场的特性和变化,提高恒指对于香港整体市场的代表性。他认为,这次改革扩大了指数的规模,使更多的中概股和新经济公司加入其中。尽管在近年来中港股市的调整中,指数波动也略有增加,但从长远来看,这对指数有积极的影响。它有助于改善指数的预期盈利增长,并有潜力提高估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