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彬:天禄琳琅元刻本《事文类聚翰墨全书》第四十六册衬纸的去留复 天天速递

古籍   2023-02-09 08:59:53


(相关资料图)

国家图书馆于2013年8月27日启动了馆藏清宫“天禄琳琅”珍籍的修复项目。该项目自开展以来,遵循“抢救性修复”“整旧如旧”等原则,注重建立完备的修复档案,并以科学检测为依据,指导修复工作。本文介绍修复“天禄琳琅”珍籍元刻本《事文类聚翰墨全书》第四十六册修复案例。

一、元刻本《事文类聚翰墨全书》第四十六册衬纸的去留复

《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是现存宋、元时期部头最大、影响最大的民间交际、应用类书。编者刘应李,建宁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出身于儒学世家,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

(一)版本情况 传世的《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有大德本、泰定本、明初本三种版本。此本为元刻本。待修复者为第四十六册。四眼线装,豆青蜡笺书衣,双鱼尾,双黑口,文武栏。半叶12行,每行20字。开本高186厘米,宽125厘米。带衬,米色包角。(见图1) 图1 元刻本《事文类聚翰墨全书》第四十六册修复前 (二)纸张分析 经纸纤维分析测试,书叶为百分之百毛竹,竹纤维打浆度偏低,有大量未分散的纤维束。局部纤维发生明显的糟朽、碎化,老化比较严重。 (三)破损情况 通册糟朽、发霉、粘连并形成书砖。书前副叶所钤乾隆三玺残损,正文第一叶“乾隆御览之宝”残,“天禄继鉴”残。后副叶“乾隆三玺”缺,卷末所钤“乾隆御览之宝”残,“天禄琳琅”残。前后书衣残,包角残。 (四)关于此书的衬纸 由以上破损情况,可见此书破损严重。对此类糟朽、发霉、粘连状况的古籍的修复,笔者在《文津学志》第十辑中发表的《国家图书馆“天禄琳琅”专藏修复案例》一文中已有阐述。在此不再赘述,而是重点谈一下关于此书衬纸的去留问题。 所谓衬纸,是在对古籍进行修复时,经溜口或修补后的书叶在锤书后书口或叶面仍然凹凸不平,必须在补过的书叶里面衬一张纸,以恢复书的平整。这便是衬纸在古籍修复中的作用。乾隆年间由四库开馆而兴的琉璃厂书肆中,一些书商为求暴利,将一册或一套线装书在原有册数的基础上进行拆分,使册数增加。书册遭人为拆分后,为保持原书厚度,便在书叶中衬纸。这种方法在当时的琉璃厂书铺中较为流行。为了节约起见,一些书铺常用废弃的旧书叶充当衬纸。 《天禄琳琅》专藏修复项目自开展以来,发现不少书都有衬纸。主要有两种衬纸方法。一种是单纯为增加厚度而衬纸,如本文所述元刻《事文类聚翰墨全书》等。另一种是“连补带衬”,就是把补和衬两道工序合二为一,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衬纸方法。如《宋版玉篇》《宋版春秋经传集解》《赵注孟子》《班马字类》等。关于这些衬纸,笔者向来的观点是尽量保留。因为这些衬纸也大致有两百年的历史了。保留这些衬纸,对保证珍籍修复后旧装“味道”不变,也就是保留书的原貌,无疑是恰当的举措。故在修复《天禄琳琅》专藏过程中,虽然遇到的衬纸或大都有破损、或因“连补带衬”不易揭补,但通过补或揭,大都尽量保留了下来。 但是,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事文类聚翰墨全书》第四十六册修复过程中,便遇到了衬纸去留问题。此册与此书其他册的衬纸不尽相同。《事文类聚翰墨全书》破损情况大多为粘连、糟朽,衬纸整体形态还算完整。糟朽部分采取加固等技术手段后,仍可以利用。故修补后,重新归于原位。对此册的衬纸做纤维检测发现,其纤维成分为青檀皮85%,稻草15%。衬纸下半部分纤维呈旋转状断裂,外观形态已改变。造成这种断裂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衬纸与书叶受水浸后,书叶由湿转干的过程中,衬纸产生了收缩。又由于此书衬纸已经糟朽,同时衬纸的成份中檀皮纤维组织比较稀疏,故在遇水收缩的过程中产生了断裂。另外,衬纸上半部分在显微镜下观察,糟朽、霉菌侵蚀严重,且纤维韧性已完全丧失,纤维断裂。衬纸上半部分完全被菌团所覆盖,菌团由大量的孢子和菌丝组成。

图2 衬纸破损状况

图3 显微镜下所见衬纸上的霉菌孢子

图4 显微镜下衬纸断裂处纤维形态

对于这样的衬纸,笔者认为应该舍弃。因为衬纸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书叶。而这种状态下的衬纸已经失去了保护书叶的功能。并且一旦环境适宜,菌团复活,将给书籍本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此书修复后,没有用旧衬,而选用了楮皮、竹混料新衬。选择混料纸,是因为此类纸张的柔韧性与宣纸相似,而且在挑选时选择本白色,与原衬纸的颜色非常接近,所以选择此种纸张材料能够最大限度还原原貌。 图5 《事文类聚翰墨全书》第四十六册修复后 通过对元刻《事文类聚翰墨全书》第四十六册的修复,得到一个启示。我们在对古籍修复时,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应有利于古籍的长久保存,有利于古籍生命的延续。笔者认为,这也是我们采取一切修复措施的出发点。这一认识,也体现在笔者对《天禄琳琅》珍籍修复工作的全过程之中。如对明嘉靖本《六家文选》卷四十二的修复。在修复之前,此书并没有衬纸。但是在修复过程中发现,此书絮化严重,书叶非常薄,给人一触即破的感觉。这种状态下,书叶和字迹极易受损。所以,为保护超薄的书叶,对其添加了衬纸。加了衬纸后,间接增强了书叶的韧性,对字迹也起到了保护和加固的作用。另外,在对明万历刻本《丹渊集》的修复过程中发现,此书破损严重,纸张强度基本丧失。如果仍采用传统的锤书方法恢复书叶平整,无疑对已失去韧性的书叶又造成一次破坏。故笔者采取了不锤书而衬纸的办法,使书叶恢复原状。通过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衬纸的取舍完全是根据古籍的不同破损情况以及是否有利于其生命延续而定的。 本文发表于《文津学志》2018年(第十一辑),第424-429页。
最新资讯